收購筆電

北京時間明天(6月8日)凌晨,WWDC21(WorldwideDevelopers Conference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)即將拉開帷幕。由於總所周知的原因,今年的大會依然是採用全線上的方式舉行。

按照慣例,每年WWDC期間,蘋果都會通過Swift學生挑戰賽+WWDC獎學金的方式,鼓勵學生開發者發揮創意,創作並提交自己的作品。而WWDC21 Swift學生挑戰賽,也已於近日正式結束評選。

本次大中華區,中國大陸共25人獲獎,香港區3人獲獎,臺灣區2人獲獎。全球共350位獲獎學生。其中,比較突出的是上海商學院今年有9位同學獲獎;浙江工業大學有3位獲獎學生。

而他們的導師,正好是第一屆移動應用創新賽特等獎獲得者張樂凱。張樂凱在獲獎後,入職浙江工業大學,並在該校創立了iOS Club,繼續進行iOS程式設計教育。這次我們還看到了另外一個學校——華中科技大學,也有3位獲獎學生。

從左到右分別為張紫怡、沈奕鋒、吳瑤瑤

在這25位獲獎學生的背後我們看到了很多很多故事,比如他們在得知 Swift 學生挑戰賽開啟後,迅速找到了自己想做的專案方向,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年輕社群的蓬勃發展。

就在幾天前,我也有幸採訪了25位獲獎學生中的3位,他們分別是北京郵電大學 吳瑤瑤、北京樂成國際學校 沈奕鋒和四川外國語大學張紫怡。雖然過去幾年採訪過10多位獲獎學生,但通過與他們的交流,我依然能感受到程式設計的魅力。

1

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

在翻閱25位獲獎學生的資料時,我留意到,北京郵電大學的吳瑤瑤同學是受到了爺爺的影響,主修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的她,從小便愛上了傳統戲曲文化,對於臉譜的分類與圖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,她非常清楚製作臉譜所需的物料非常多,工序也很複雜。

吳瑤瑤的這個專案,讓我想起了去年曾經採訪過的WWDC20 Swift學生挑戰賽的獲獎學生餘鐵琳。她去年以傳統剪紙文化窗花為主題,製作了一款AR應用參加比賽。

對此,我也向她進行了求證,吳瑤瑤表示,自己的確是受到了餘鐵琳專案的啟發,兩人也經常交流程式設計的想法與思路。

吳瑤瑤的作品可以通過AR來展示戲曲和臉譜的魅力,並且允許使用者使用Apple Pencil來繪製臉譜。她表示,之所以會選擇AR這個形式,是因為自己從小到大接受到的教育中,臉譜的出現往往伴隨的都是語文課上枯燥無味的文字介紹,或者是美術課上繁瑣的準備與製作過程,AR的形式可以讓臉譜繪製變得更加輕鬆簡單。

我覺得這也是程式設計,或者說科技的魅力,讓看似過時、老舊、古板的傳統文化,瞬間煥然一新,就像被賦予了新的生命。相對於用科技展示科技,用科技展示藝術,特別是傳統藝術,也許更具價值。

2

眾多專案都與AR有關

除了可能更多屬於中國學生的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專案,每年WWDC Swift學生挑戰賽,也能在很大程度上,展現未來一段時間程式開發領域的熱點與走勢。而包括我採訪的3位同學在內,今年有多位學生開發者的參賽專案,都應用到了AR技術。

比如四川外國語大學的張紫怡同學本次提交的Swift Playground作品——See Your Sports,就是一個搭配有原創音樂和手繪圖片的AR健身房Playground Book。根據她的介紹,該作品需要兩個人合作,在家裡,她拿著iPad觀察AR世界,另一位則是她的媽媽,按照圖片的指示來完成相應動作。

張紫怡說,創作這個Playground是因為自己平時不愛運動,希望通過一直很感興趣的AR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。除了AR,她還運用了機器學習技術,得益於蘋果為開發者提供的Core ML,新手也能輕鬆地為應用實現複雜的機器學習功能。

在採訪活動後的交流中,張紫怡還跟我提到了一個人——紐約藝術家、教育家兼New Museum文化孵化場NEW INC成員Sarah Rothberg,蘋果曾經與她合作,在Apple Store零售店提供Today at Apple免費課程,讓參與者親自操控由Rothberg創作的古怪物體和逼真音效。

藉助SwiftPlaygrounds,任何人都能在這項時長90分鐘的[AR]T實驗室免費課程中,學會如何打造獨具個性的增強現實體驗。張紫怡說,Sarah Rothberg是她的偶像,正是受到了她的啟發,才決定要做一個與AR相關的專案。

而對於AR,吳瑤瑤也認為,很多學生會選擇該技術,更多還是看到了AR的可能性。雖然他們目前所展示的內容還非常初級,但相信只要有更多人選擇了相關專案,那麼就會為後續有想法的參賽者提供幫助。

這兩年一直有傳聞說蘋果會推出AR眼鏡,或者類似的裝置,這麼多開發者和學生都表現出了對AR應用前景的興趣與關注,誰知道他們的熱情會不會加快蘋果佈局相關領域的程序呢。

3

誰說女子不如男

去年採訪餘鐵琳時,我就覺得非常驚訝,一個不到20歲的小姑娘,不但在短時間內自學會了程式設計,而且還組織和策劃了多場女性公益程式設計組織——CodingGirls的線下活動。

其實我在聽張紫怡和吳瑤瑤的自我介紹時,就覺得她們和餘鐵琳有很多相似之處。結果在會後的採訪環節,當我提到餘鐵琳後,她們不約而同的露出了笑容。

張紫怡告訴我,雖然去年參賽沒能獲獎,但她卻通過蘋果的相關報道認識了餘鐵琳,並一起參與組織和策劃了Coding Girls,她也給我們分享了活動的一些趣事。

張紫怡說,在CodingGirls的活動中,不僅有想要通過程式設計改變世界的小朋友,也有想用程式設計幫助工作的上班族,甚至還有想通過學習程式設計跟上時代發展的媽媽們。Coding Girls想做的,正是幫助這些女性群體,讓她們參與程式設計,在科技行業獲得平等的話語權。

對於這個問題,吳瑤瑤則表現得更加“憂慮”,她認為女性現在在電腦科學領域還處於劣勢地位,現有的教育讓很多人的理解存在誤解,也讓她們感到害怕。所以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,讓更多女性瞭解到計算機是非常有趣,多元的。

吳瑤瑤說,她不想讓大家因為自己的不瞭解,而錯過一個非常有意義,有內涵的學科。因此,她也在自己的學校創辦了iOS Club,以便讓更多的人接觸到程式設計。

我相信,像餘鐵琳、張紫怡和吳瑤瑤這樣的女生,並不在少數,也絕非偶然。這個世界上,的確有很多學科和領域對女性存在偏見與誤區,要消除它們,女性的力量就顯得格外重要。很高興看到每年WWDC Swift學生挑戰賽獲獎名單中,女同學越來越多。

4

支援和培養下一代開發者

如果不瞭解WWDCSwift學生挑戰賽,可能會對這個活動有誤會,認為能參加蘋果程式設計比賽的人,應該都是開發者,或者相關從業人員。

但實際上,他們幾乎都是學生,並且很多人都不是相關專業,甚至之前毫無程式設計經驗,更不是他們業餘生活的全部。

比如擅長宣傳策劃和數字媒體的張紫怡,她的課餘時間還參加過多季芒果TV節目的執行導演和宣傳導演實習,也曾是網易旗下王三三工作室的媒體撰稿人。

不過因為蘋果,她考取了Apple Teacher計劃證書,在Apple夏令營等活動中作為講師分享視訊剪輯和程式設計知識。

在自我介紹時,張紫怡還分享了她是如何使用蘋果的裝置進行創作的,比如通過iPhone記錄生活中的靈感;使用iPad進行影象和音樂的創作;使用Mac進行專業編輯等等。

前面提到,張紫怡在創作時使用到的一款機器學習工具——CoreML,這是蘋果推出的在本地裝置上進行運算的基礎機器學習框架。她說自己是第一次用到相關技術,在此之前,查閱的資料都表示使用機器學習需要很強的專業背景,CoreML重新整理了她的認知。

我想,這正是WWDCSwift學生挑戰賽的魅力之一,大家比拼的是創意和想法,而技術與平臺本身只是工具,服務於人。

當談到蘋果的這一理念時,吳瑤瑤也表示,其實他們的作品也是有不少缺陷的,但蘋果組織的比賽更注重和鼓勵成長,不會要求參賽者一次就拿出非常完美的作品。

想法不會因技術和完成度而受到任何限制,這就是WWDC Swift學生挑戰賽的意義所在。特別是對於學生來說,蘋果豐富的資源以及強大的開發工具,正是他們實現心中理想的最佳平臺。正是這種包容的心態,才讓每年參加WWDC Swift學生挑戰賽的同學大膽想象,並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。

近幾年,隨著Swift開發的普及,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開發者走向了前臺,而他們其中很多人,正是從WWDC Swift學生挑戰賽中走出去的。

通過程式設計贏得比賽,WWDCSwift學生挑戰賽為通過程式碼解決問題的思想,提供了一個實現的平臺,讓更多以此為目標的年輕開發者,可以在更大的舞臺上天馬行空。

以技術服務於人,讓科技變得有溫度,正是這些開發者熱愛程式設計,並通過他們的故事,讓更多人愛上程式設計的原因吧。

從一個人的程式設計,到一群人的程式設計。

收購筆電